2015年9月26日 星期六

不孕女性亞臨床性甲腺低能症之臨床指引 (ASRM 2015)

.
不孕女性亞臨床性甲腺低能症之臨床指引 (ASRM 2015)
Subclinical hypothyroidism in the infertile female population: a guideline

.
本篇文獻是由美國生殖醫學會ASRM的執委會撰寫,根據研究證據針對亞臨床性甲腺低能症(Subclinical hypothyroidism, SCH)提出的臨床指引,全文刊登於2015年09月Fertility and Sterility期刊。
.
摘要:
.
●甲腺功能不足可能導致不孕、流產、產科與胎兒預後不良,包括排卵障礙、不孕、流產、胎盤早期剝離、早產、胎死腹中、不足月早期破水、胎兒神經發展延遲、學習表現不佳、智商較低等。
●亞臨床性甲腺低能症(Subclinical hypothyroidism, SCH)的定義是指FT4濃度正常但TSH濃度超過正常範圍(4.5-5.0 mIU/L)者。
●未懷孕者的TSH正常上限為4 mIU/L。
●懷孕時由於hCG的影響,懷孕期間的TSH正常範圍會有所改變。
●美國內分泌醫學會建議修正TSH的參考範圍:第一孕期<2.5 mIU/L,第二孕期<3.0 mIU/L,第三孕期<3.5 mIU/L。
●有良好證據顯示:TSH >4 mIU/L與流產有關。
●有良好證據顯示:若TSH >4.0 mIU/L時接受治療可以提升懷孕率並降低流產率。
●有良好證據顯示:若懷孕期間TSH >4 mIU/L會與胎兒發展不良有關。
●有良好證據顯示:甲狀腺自體免疫疾患與流產及不孕有關,當有甲狀腺抗體且TSH >2.5 mIU/L時,使用Levothyroxine治療可以改善懷孕預後。
.
建議:
.
●嘗試懷孕的女性接受TSH篩檢是合理的建議。(Grade B)
●嘗試懷孕的女性若TSH  >4 mIU/L則應接受levothyroxine治療維持TSH濃度在2.5 mIU/L以下。 (Grade B)
●嘗試懷孕的女性若TSH介於2.5-4mIU/L者,可以持續追蹤或使用levothyroxine治療維持TSH濃度在2.5 mIU/L以下。 (Grade C)
●第一孕期之TSH若>2.5 mIU/L時建議接受治療。(Grade B)
●若反覆TSH濃度>2.5 mIU/L或有甲狀腺疾患風險因子時,可考慮抗TPO抗體(anti-thyroperoxidase antibodies)檢測。(Grade C)
●若呈現抗TPO抗體時,應定期檢測TSH,若TSH >2.5 mIU/L時應接受治療。(Grade B)
.
證據強度:
.
 Level A: 優良證據(Good)
 Level B: 良好證據(Fair)
 Level C: 目前證據不足(insufficient evidence)
.
期刊:Fertility and Sterility, Volume 104, Issue 3, September 2015, Pages 545-553
連結:http://bit.ly/1QAVuk2
作者:Practice Committee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Reproductive Medicine
機構:American Society for Reproductive Medicine, Birmingham, Alabama, USA.
.
我的部落格:http://lufarn.blogspot.tw/2015/09/asrm-2015.html
.

2015年9月24日 星期四

更多未必更好:胚胎粒腺體DNA含量會影響著床率!

.
更多未必更好:胚胎粒腺體DNA含量會影響著床率!
Mitochondrial DNA content as a viability score in human euploid embryos: less is better

.
此篇文獻是由西班牙瓦倫西亞大學FIVI的Antonio Diez-Juan等人撰寫,利用即時聚合酶鏈鎖反應來測定胚胎中粒腺體DNA複製數,並據此建立能夠預測胚胎存活度與著床率的粒腺體指數(mitochondrial score or Mitoscore, Ms),全文刊載於2015年09月的Fertility and Sterility期刊。
.
目的:評估粒線體DNA(mitochondrial DNA, mtDNA)含量與染色體正常的人類胚胎存活度之影響。
設計:回溯性研究
設置:生殖遺傳實驗室
來源:蒐集270例經胚胎植入前遺傳篩檢(PGS)後單一胚胎植入個案與10例雙胚胎植入個案。
評估:比較植入胚胎的粒腺體DNA(mtDNA)與細胞核DNA(nDNA)
.
方法:
.
●使用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RT-PCR)測定粒腺體DNA含量。
●利用標準化的粒腺體DNA含量建立粒腺體指數(mitochondrial score or Mitoscore, Ms)。
.
結果:
.
●D3胚胎的粒腺體指數<34之胚胎著床率為59% (n = 51)
●D3胚胎的粒腺體指數34-52之胚胎著床率為44% (n = 52)
●D3胚胎的粒腺體指數52-97之胚胎著床率為42% (n = 50)
●D3胚胎的粒腺體指數>97之胚胎著床率為25% (n = 52)
●D3胚胎的粒腺體指數>160之胚胎著床率為0% (n = 22)
.
●D5胚胎的粒腺體指數<18之胚胎著床率為81% (n = 16)
●D5胚胎的粒腺體指數18-24之胚胎著床率為50% (n = 16)
●D5胚胎的粒腺體指數24-50之胚胎著床率為62% (n = 16)
●D5胚胎的粒腺體指數>50之胚胎著床率為18% (n = 17)
●D5胚胎的粒腺體指數>60之胚胎著床率為0% (n = 7)
.
結論:
.
●胚胎mtDNA複製數越多表示胚胎存活度與著床率較低。
●胚胎的mtDNA增加與著床潛力降低有關,表示卵子成熟期間的代謝減少。
●若胚胎分裂時發生能量匱乏時,會導致代償性的粒腺體提早成熟(early mitochondrial maturation),同時增加粒腺體DNA複製數,以因應能量不足的危機。
●若發現胚胎中粒腺體DNA增加,表示胚胎分裂時曾有能量不足的問題,因此可用胚胎的粒腺體指數(Mitoscore)來預測胚胎存活度與著床率。
.
期刊:Fertility and Sterility, Volume 104, Issue 3, September 2015, Pages 534-541.e1
連結: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26051102
作者:Antonio Diez-Juan, et al.
機構:Fundacion Instituto Valenciano de Infertilidad (FIVI), Department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School of Medicine, Valencia University and Instituto Universitario IVI/INCLIVA, Valencia, Spain.
.
我的部落格:http://lufarn.blogspot.tw/2015/09/dna.html
.

2015年9月7日 星期一

胚胎解凍植入,發生子宮外孕的機率較低!

.
胚胎解凍植入,發生子宮外孕的機率較低!
Ectopic pregnancy after in vitro fertilization: differences between fresh and frozen-thawed cycles

.
此篇文獻是由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Laura Londra等人撰寫,採用回溯性歷史世代研究,比較新鮮胚胎植入與解凍胚胎植入的子宮外孕比率,評估子宮環境與子宮外孕是否有所關聯,全文刊登於2015年7月的Fertility and Sterility期刊。
.
來源:
.
●蒐集並分析2008年至2011年Society for 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ies (SART)資料庫中新鮮囊胚與解凍囊胚植入之懷孕結果。
●共計納入103,070囊胚植入懷孕週期,71,906(69.8%)為新鮮週期植入,31,164(30.2%)為解凍胚胎植入,其中有19,486週期為卵子受贈週期。
.
結果:
.
●共有103,070週期獲致懷孕,其中有1.38%為子宮外孕。
●解凍囊胚植入的子宮外孕風險比率比新鮮囊胚植入低65%。
●使用[自身卵子進行新鮮植入]發生子宮外孕的風險比[解凍植入]為高。
●使用[捐贈卵子]進行植入之子宮外孕風險機率比使用[自身卵子]為低。
●使用捐增卵子之新鮮或解凍植入發生子宮外孕比率則無統計差異。
.
討論:
.
●新鮮胚胎的植入週期,因為刺激排卵,所以處於超生理的賀爾蒙環境(supraphysiologic hormonal environment)。
●解凍胚胎植入週期或卵子受贈植入週期,由於沒有刺激排卵,所以比較接近自然生理條件。
●囊胚植入可以降低子宮外孕的風險機率。
.
結論:
.
●在沒有卵巢刺激的週期下進行胚胎植入,如解凍植入或卵子捐贈,發生子宮外孕的機率較低。
●使用不同的植入策略,對於子宮外孕的發生風險確有不同,表示子宮輸卵管的賀爾蒙與生化環境與試管嬰兒的異常著床有所關聯。
.
期刊:Fertility and Sterility, Volume 104, Issue 1, July 2015, Pages 110-118
連結: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25956363
作者:Laura Londra, et al.
機構: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Lutherville, Maryland, USA.
.
我的部落格:http://lufarn.blogspot.tw/2015/09/blog-post.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