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25日 星期日

外貌協會?令人糾結的精蟲形態!

.
外貌協會?令人糾結的精蟲形態!
Sperm morphology and reproductive outcomes: a perplexing relationship

.
本篇文章是由美國西北大學James A. Kashanian與Robert E. Brannigan醫師撰寫,利用五篇文獻的對照,討論精蟲型態與人工受孕懷孕率之關聯,並對精蟲型態的臨床意義提出省思,全文刊登於2014年12月Fertility and Sterility期刊。
.
緒論:
.
●從1970年代起,精蟲型態對於生育功能的影響,就是一項極具爭論的話題。
●由1999年世界衛生組織採用Kruger嚴格型態標準後,此項爭議更日益增加。
●精蟲型態的審定標準近年變化極大,正常參考值由>60% 至 >50% 至 >30% 至 >14% 而至 >4%。
●有人相信精蟲型態是決定能否順利懷孕的最重要單一指標,嚴重精蟲型態異常為立即接受試管嬰兒治療的適應症。
●也有人認為單以精蟲型態來判定是否接受試管嬰兒,並非可靠的依據,應與其他精蟲參數合併考量。
●由於多年來精蟲型態的判定標準歷經多次更迭,幾乎無法進行文獻回顧的統合分析。
●對於精蟲型態在不同觀察者間之變動差異與非標準化的檢驗方式,也導致研究結果之極巨差異。
.
文獻對照:
.
Nallella KP, et al.(2006):Significance of sperm characteristics in the evaluation of male infertility. Fertil Steril 2006;85:629-34.
.
●經證實能夠生育的男性,大部分的精蟲型態都落在不正常的範圍。
●經接收操作特徵曲線(Receiver Operative Characteristic Curve. ROC)分析,建議精蟲型態的參照值為11%。
.
Karabinus DS, et al.(1997):The impact of sperm morphology evaluated by strict criteria on intrauterine insemination success. Fertil Steril 1997;67:536-41.
.
●共計193例538次人工受孕(IUI)治療週期。
●人工受孕的臨床懷孕率與精蟲型態無關。
.
Nikbakht R, et al.(2011):The influence of sperm morphology, total motile sperm count of semen and the number of motile sperm inseminated in sperm
samples on the success of intrauterine insemination. Int J Fertil Steril 2011;5:168-73.

.
●共計445例820次人工受孕(IUI)治療週期。
●人工受孕的臨床懷孕率為9.9%。
●精蟲型態與人工受孕懷孕率有顯著相關。
.
Sun Y, et al.(2012):Does sperm morphology affect the outcome of intrauterine insemination in patients with normal sperm concentration and motility? Andrologia 2012;44:299-304.
.
●共計412例908次人工受孕(IUI)治療週期。
●人工受孕的臨床懷孕率為12.1%。
●35歲以下婦女之人工受孕臨床懷孕率與精蟲型態無關。
●35歲以上婦女若先生精蟲型態<5%,則建議接受試管嬰兒/顯微注射治療。
.
Deveneau NE, et al.(2014):The impact of sperm morphology on the likelihood of pregnancy following intrauterine insemination. Fertil Steril 2014;102:1584-90.
.
●共計408例865次人工受孕(IUI)治療週期。
●影響人工受孕(IUI)懷孕率的最重要因素是活動精蟲總數。
●精蟲型態與人工受孕懷孕率並無明顯相關。
●缺點在於僅為回溯性研究,且未將成熟濾泡數目列入考量。
.
結論:
.
●精蟲型態是一種獨特的精蟲參數,可以當成精蟲功能的代理指標。
●建議根據現有文獻,將精蟲型態進行更具意義的解讀,以提供諮詢與治療的參考。
.
期刊:Fertility and Sterility, Volume 102, Issue 6, December 2014, Pages 1561-1562.
連結:http://www.fertstert.org/article/S0015-0282%2814%2902202-X/abstract
作者:James A. Kashanian, M.D. & Robert E. Brannigan, M.D.
機構:Department of Urology, Feinberg School of Medicine, Northwestern University, Chicago, Illinois, USA.
.
我的部落格:http://lufarn.blogspot.tw/2015/01/blog-post_25.html
.

2015年1月16日 星期五

仍待觀察,胚胎植入前後使用肝素,是否能夠提高懷孕率與活產率?

.
仍待觀察,胚胎植入前後使用肝素,是否能夠提高懷孕率與活產率?
Heparin for assisted reproduction: summary of a Cochrane review

.
這篇文獻是由英國曼徹司特St. Mary's Hospital的Muhammad Ahsan Akhtar等人撰寫,利用文獻查證之系統分析,探討「胚胎植入前後使用肝素(Heparin)對於試管嬰兒懷孕率與活產率」的影響,全文刊登於2015年01月Fertility and Sterility期刊。
.
背景:
.
●據信胚胎植入前後給予肝素(Heparin)可以加強內膜蛻膜變化,啟動生長因子與細胞激素表現,進而改善子宮內環境。
●本篇文獻查證系統分析之目的即在於驗證此一說法。
.
方法:
.
●搜尋於Cochrane databases、MEDLINE、EMBASE、PsycINFO與trial registries之所有於胚胎植入前後使用肝素的隨機對照實驗,主要評估項目包括活產率與副作用。
.
結果:
.
●蒐集共計3篇隨機對照試驗,包括386例個案,其中2篇是在取卵時給予低分子量肝素,有1篇是在植入時給藥。
●採用固定效應分析(Fixed-effects analysis)可以發現胚胎植入前後給予肝素,可以提昇活產率,但具有較高的異質性(I2=51%)。
●採用隨機效應模式(Random-effects models)則發現活產率(OR=1.85; 極低品質證據)與臨床懷孕率(OR=1.66; 低品質證據)並無差異。
●其中一篇研究指出肝素的副作用包括出血或血小板減少等,發生率約為5-7%。
●由於證據品質不一致、不精確且樣本不足,無法進行肝素副作用的統合分析。
.
結論:
.
●由於證據不足,目前無法判定胚胎植入前後給予肝素,是否對於懷孕率與活產率有所助益。
●由於證據不足,目前無法判定使用肝素的副作用與安全性。
.
期刊:Fertility and Sterility, Volume 103, Issue 1, January 2015, Pages 33-34
連結: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25282470
作者:Muhammad Ahsan Akhtar, et al.
機構:Reproductive Medicine, St. Mary's Hospital, Manchester, United Kingdom.
.
我的部落格:http://lufarn.blogspot.tw/2015/01/blog-post.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