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23日 星期日

精蟲DNA損傷,是否影響胚胎發育?


.
精蟲DNA損傷,是否影響胚胎發育?
Paternal influence of sperm DNA integrity on early embryonic development

.
本篇文獻是由美國猶他大學L. Simon等人撰寫,利用alkaline Comet assay評估精蟲DNA損傷對於胚胎發育的各個階段所造成的影響,全文刊登於2014年11月Human Reproduction期刊。
.
緒論:
.
●精蟲DNA損傷會影響胚胎品質,降低受精率、分裂率與囊胚率,也會增加胚胎發育停滯的機率,因而降低著床率與懷孕率。
●胚胎早期發育由母體基因控制,胚胎分裂至4細胞後則展現父系影響。(Braude et al., 1988)
●精蟲DNA損傷會影響胚胎晚期發育,包括分裂減慢、型態不良、囊胚形成與著床率降低等等。(Janny and Menezo, 1994)
.
方法:
.
●研究內容:於2011年4月至2013年4月期間,美國猶他大學生殖醫學中心針對接受試管嬰兒治療的215例不孕男性,進行橫斷面研究。
●精蟲損傷:利用alkaline Comet assay將精蟲DNA損傷分成輕度(0-30%)、中度(31-70%)與重度(71-100%)三組。
●不孕原因:分成男性(male)、女性(female)與不明原因(unexplained)三組。
●胚胎品質:分成優良(good)、尚可(fair)與不佳(poor)三組。
●階段觀察:於胚胎發育的四個階段受精期(受精率)、胚胎早期(第1-2天)、胚胎晚期(第3-5天)與著床期進行觀察。
.
結果:
.
●在胚胎發育的每個階段,都可以觀察到精蟲DNA損傷所造成的影響。
●受精期間,來自女性不孕者之卵子受到的影響較大。
●在胚胎早期與胚胎晚期,精蟲DNA損傷較少者之胚胎品質較佳。
●精蟲DNA損傷較多者,著床率也隨之下降。
●D5囊胚植入的著床率比D3植入為高,可能解釋是:胚胎有較長時間進行自我修復。
●小於35歲以下女性之著床率較高。
.
討論:
.
●受精比率與精子及卵子二者品質有關。(Neri et al., 2013)
●胚胎早期發育與卵子因素較為相關,而胚胎晚期發育則以精子因素較為明顯。
●根據本研究顯示,約有11%的卵子即使接受顯微注射也無法正常受精,與精蟲DNA損傷並無明顯關聯。
●若精蟲DNA損傷程度超過卵子能夠修補的能力,則胚胎將會細胞凋亡。(Bazrgar et al., 2014)
●本篇研究發現,顯微注射對於精蟲DNA中度損傷之胚胎品質會有顯著助益。
.
結論:
.
●精蟲DNA損傷會影響胚胎發育導致著床率下降並影響懷孕結果。
●當有精蟲DNA損傷時,採用精蟲顯微注射或可得到品質較佳的胚胎。
●檢測精蟲DNA損傷程度,可以當成試管嬰兒的預後指標與決策依據。
●若有精蟲DNA高度損傷,建議選擇活力良好與型態正常的精蟲實施顯微注射,並於D5進行胚胎植入。
.
期刊:Human Reproduction, Volume 29, Issue 11 p.2402-2412.
連結: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25205757
作者:L. Simon et al.
機構:Andrology and IVF Laboratory, Department of Surgery (Urology), University of Utah, Salt Lake City, USA.
.
我的部落格:http://lufarn.blogspot.tw/2014/11/dna.html
.

2014年11月2日 星期日

殢無傷?內膜刺激是否可以提昇繼續妊娠率?

.
殢無傷?內膜刺激是否可以提昇繼續妊娠率?
The effect of endometrial injury on ongoing pregnancy rate in unselected subfertile women undergoing in vitro fertilization: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
本篇研究是由香港大學Tracy Wing Yee Yeung等人撰寫,利用隨機對照研究,評估在接受試管嬰兒的個案,於誘導排卵前一週期實施內膜局部刺激,是否可以提高新鮮胚胎植入的繼續妊娠率?全文刊登於2014年11月的Human Reproduction期刊。
.
緒論:
.
●根據歐洲生育醫學會2009年數據顯示,新鮮胚胎植入的懷孕率為32%。(Ferraretti et al., 2013)
●首篇非隨機相關文獻表示,於前次著床失敗的個案使用內膜刺激可以倍增著床率。(Barash et al., 2003)
●雖然其後的研究結果各異,最近兩篇的文獻回顧與統合分析顯示:內膜刺激對於試管嬰兒會有助益。(El-Toukhy 2012; Potdar 2012)
.
方法:
.
●研究群體:蒐集由2011年3月至2013年8月,共計300例接受試管嬰兒治療的個案。
●隨機分組:內膜抽吸(EA, n=150)組與非內膜抽吸(Non-EA, n=150)組。
●納入條件:經灌注超音波或子宮輸卵管攝影證實正常子宮腔後接受試管嬰兒治療個案。
●排除條件:子宮內膜息肉、子宮肌瘤導致子宮腔扭曲、輸卵管水腫、需要接受胚胎植入前遺傳診斷(PGD)者、卵子捐贈。
●內膜抽吸:於誘導排卵前一月的黃體中期(LH surge後七天或未排卵週期的第21天),利用Pipelle catheter進行內膜刺激,由宮底至子宮頸內口反覆抽吸3-4次。
●誘導排卵:週期D2-3起每天使用hMG或Puregon 150-300 IU,刺激五天後開始給予Orgalutran 0.25mg/天。
●胚胎植入:取卵後二天植入最多兩顆胚胎,多餘胚胎則予冷凍保存。
●臨床懷孕:於妊娠六週時至少呈現一個胎兒心跳。
●繼續妊娠:於妊娠20週時至少呈現一個胎兒心跳。
●胚胎著床:超音波發現妊娠囊數/胚胎植入數。
●流產比率:妊娠20週前流產數/驗孕陽性數。
.
結果:
.
●繼續妊娠率:二組並無明顯差異。[EA=26.7% (40/150) vs Non-EA=32.0% (48/150); RR=0.833, P=0.375]
●胚胎著床率:二組並無明顯差異。[EA=32.8% (67/204) vs Non-EA=29.7% (68/229); RR=1.080, P=0.120]
●臨床懷孕率:二組並無明顯差異。[EA=34.0% (51/150) vs Non-EA=38.0% (57/150); RR=0.895, P=0.548]
●早期流產率:二組並無明顯差異。[EA=30.3% (17/056) vs Non-EA=18.6% (11/059), RR=1.628, P=0.150]
●多胞胎比率:二組並無明顯差異。[EA=31.3% (16/051) vs Non-EA=19.3% (11/057), RR=1.626, P=0.154]
●首次施術率:全部300例個案中,有69.7% (n=209)為首次接受試管嬰兒治療。
●非首次施術:共有91例為非首次接受試管嬰兒治療者,實施內膜抽吸後之繼續妊娠率顯著低於非抽吸組。
.
討論:
.
●於反覆著床失敗的試管嬰兒個案,實施機械性內膜刺激可以提昇著床率與懷孕率。(Nastri et al., 2013)
●局部內膜刺激可以提昇細胞激素與生長因子的分泌,強化蛻膜化以利著床。(Basak et al., 2002)
●內膜刺激也可以向上調控與內膜接受度有關的基因表現,讓內膜適度發展。(Kalma et al., 2009)
●然而,以上研究屬於非隨機且個案數較少,可能影響結果的效度。
●內膜刺激的時機、次數與程度也可能影響懷孕結果。
●於取卵當日實施內膜刺激,對於當週期的新鮮胚胎植入會產生不良影響。(Karimzade et al., 2010)
●於著床窗期附近,內膜富含豐富的細胞激素與生長因子,實施內膜刺激預期可達最大果效。(Gnainsky et al., 2010)
.
結論:於誘導排卵的前一個週期,常規實施內膜局部抽吸,並不會提昇試管嬰兒新鮮胚胎植入之繼續妊娠率。
.
期刊:Human Reproduction, Volume 29, Issue 11, p.2474-2481
連結: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25205759
作者:Tracy Wing Yee Yeung, et al.
機構:Department of Obstetrics & Gynecology, 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Hong Kong
參考:內膜刺激有助於懷孕嗎?
.
我的部落格:http://lufarn.blogspot.tw/2014/11/blog-post.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