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6日 星期三

胚胎植入前遺傳篩檢(PGS):可以去蕪存菁,但不會化腐朽為神奇!

.
「高齡」是人工生殖技術上的關鍵瓶頸,原因在於卵巢庫存衰退與卵子品質低落,會影響胚胎的育成並增加染色體的異常。胚胎染色體異常是人類最常見的遺傳問題,會導致著床率下降、流產率提高、先天缺陷風險上升。根據大規模的數據顯示,在試管嬰兒療程中所得到的胚胎,約有一半屬於染色體異常。胚胎植入前遺傳篩檢(PGS)就是為了能夠改善這個問題而發展出來的技術,可以在植入前將染色體異常的胚胎先行排除,避免非必要的無效植入,但是由於PGS需要接受侵入性的胚胎切片,而且檢驗費用不斐,所以這項檢查的效益評估與應用層面,仍有部分爭議。
.
PGS 1.0版是於1990年代啟用,利用螢光原位雜合技術(FISH)檢測極體或早期胚胎的染色體,然而受限於檢驗效率與準確度,此項檢查的應用成效始終存在疑慮。PGS 2.0版是於2008年後,隨著單細胞全基因組測序技術的出現,利用比較性全基因體定量分析(aCGH)與次世代基因定序 (NGS)的方法,對於24對染色體能提供更精確的檢測,不但讓試管嬰兒有更佳的臨床結果,縮短了達到懷孕所需時間,更重要的是提升了健康活產的比率。
.
美國康乃爾大學於2016年進行一項回溯性世代研究,比較接受PGS植入染色體正常胚胎(274例)與未接受PGS植入新鮮胚胎(863例)的懷孕成果。研究發現:超過37歲的個案,若經過PGS篩選後,植入一個胚胎的臨床懷孕勝算比可達3.86倍,活產率勝算比可達8.2倍;若植入經PGS篩選後的二個胚胎,則臨床懷孕勝算比可達9.91倍,活產率勝算比可達8.67倍,由此得知:高齡個案(>37歲)者,接受PGS可以有效提升臨床懷孕率與活產率。
.
西班牙瓦倫西亞大學也於2017年發表一篇由多家生殖醫學中心共同參與之前瞻隨機性研究,評估高齡婦女(38-41歲)採用PGS的臨床價值。共計205名個案,分成接受PGS的實驗組(100個案)與未接受PGS的對照組(105個案),比較第一次植入的施術統計。結果顯示接受PGS後,達到活產所需要植入次數較少、流產率降低、活產率提高、達到懷孕的所需時間較短,表示高齡婦女接受胚胎植入前染色體檢查可以提供較優良的成果。
.
值得一提的是,根據這兩篇研究顯示:若以每次取卵當成比較基準的累計臨床懷孕率與活產率,二者並無明顯差異。也就是說PGS的主要功用在於去蕪存菁的除錯,可以顯著提高高齡婦女首次植入成功率;若經濟不勝負荷或擔心侵入性檢查而未接受PGS者,經由植入植入再植入,仍有機會達到等同PGS的成果。若以棒球術語來做對照就是:未接受PGS的高齡婦女之三振率(未懷孕)與殘壘率(流產)會較高,而接受PGS可以提高首打席的上壘率(懷孕)與打點率(活產)。
.
PGS的終極目標是利用胚胎篩選後,希望只要植入一個染色體正常的胚胎,就有較高的機率能夠得到健康單胞胎活產。根據目前研究證據顯示,高齡婦女(>37歲)接受PGS可以有效提升臨床懷孕率與活產率,具有最大的投資效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