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2日 星期五

最熟悉的陌生人:捐卵者與借卵者



她的故事
.
在今日掛號名單上又看到這個熟悉的名字,她來診時已是47歲的大齡,詳細告知此年齡的活產率不到3%,她仍堅持不放棄。因為獨生女的她,媽媽離開後,她更加渴望世界上還有流著相同血液的親人…
.
先生的體貼與陪伴,牽手陪了她走過數十次試管嬰兒的療程,每次的失望落空,仍沒有將她打倒,她仍是正向積極的面對。剛好在一次回診的時候,也跟她提到受贈卵子或是領養等等…其它擁有孩子的方式。
.
她的態度從拒絕、到願意多加瞭解,因為人生總是有許多方式可以達到心境更美好的世界。
.
卵子捐贈在台灣

.
試管嬰兒 (IVF) 發展到現在約有40年的歷程,即便已經可達到接近八成的臨床懷孕率,但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面對不斷更改刺激排卵療程,絞盡腦汁卻也仍無法得到那極其珍貴的卵子,醫師與客戶端都只能無奈的面對殘忍的結果。
.
如果再次取卵仍是空包彈…「醫師,請問我接著該怎麼辦呢 ?」
.
安排受贈卵子諮詢,使用捐贈者卵子與先生精蟲受精再移植到自己子宮腔的方式,也許是除了領養孩子的選擇外另一個更好的出口。
.
截至2014年國健署人工生殖施行結果分析報告,一年約有800多位婦女使用卵子捐贈,其中約一半以上的婦女可以借卵、自己懷孕最後順利擁有孩子,目前每年人數隨著生育年齡增加,此數目也每年持續向上攀升。
.
台灣在2007年制定了人工生殖法,提供完整的規範與管理,希望可以在兼顧隱私與倫理下,法規中明確規定:捐贈者一次只能捐給一對夫妻、一次捐贈只要生下寶寶就終身不得再捐贈、匿名捐贈過程兼顧捐受贈的心理感受,期待在法規的輔助下,能滿足每個家庭成功擁有孩子的夢想。
.
誰願意捐贈卵子?
.
傳統的觀念還是將未能擁有孩子的責任歸屬為女生,同為女人的同理心,所以有的捐贈者是來自已經生下幾個可愛娃娃的家庭婦女;也有些是來自不婚的時尚輕熟女;還有些是在學的學生。一般年齡都在20-34歲居多。捐贈動機也不盡相同,在諮詢評估捐贈資格的會談下,捐卵評估小組會進行相當完整及詳細的健康檢測,充分溝通並提供24小時連繫的電話,詳盡告知捐卵的風限。讓願意助人的捐贈者健康及身心安全都有保障。
.
叮嚀
.
卵子銀行的成立及卵子捐贈的選擇,的確幫助臨床卵巢衰竭婦女設下不斷嘗試試管療程(IVF) 的一個停損點。透過試管嬰兒搭配PGS(胚胎著床前遺傳篩檢),搭配藥物解凍週期進行一次胚胎植入,往往都有很好的成績,平均臨床懷孕率都75%以上。若受贈婦女是已經停經或是高齡的婦女,更可以透過子宮腔鏡及ERA(子宮內膜接受度檢測)調整子宮的著床環境進而增加懷孕機率。
.
面對受贈婦女臨床的優異懷孕率,受贈婦女心理上的調適及對於未來新生命的認同,我想更是受贈夫妻更需要審慎評估及共同面對與成長的。
.